心健与生涯规划
“阳光心育”特色办学
“阳光心育”特色办学
我校是“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”,学校坚持以“阳光心育”作为办学特色,在全面发展“五育”的同时,增强学生的“心育”,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,坚持“阳光心育,和谐发展”的工作理念,将“落实心育实效性,促进师生和谐发展”作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,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,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,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,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,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。
一、课堂教学融入心理教育
1.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,2007年起就开设心理活动课,每周1课时。心理作为学校的重要校本选修课之一,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主渠道。
2.为提高心理教育成效,心理辅导中心根据学校实际,编辑出版了心理校本教材《心理健康》及学校心理专刊《心灵驿站》。
3.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心理健康的各项原则,使课堂环境更加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,除了传授知识外,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、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等。
4.深入挖掘各个学科教学内容中的“心育”内容,体现心育目标,使各学科的教学过程都能起到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。
二、心理辅导落实心理教育
1.我校设有学校心理辅导中心,现有2名专职心理教师,学生有任何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,都可以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。我校夏丽雪老师,是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、福建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,曾多次接受省、市、区(县)学校及教研部门的邀请,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,在宁德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中起示范引领的作用。
2.为了建设心理辅导教师队伍,形成教师“人人是导师、人人会辅导”的氛围,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。每周利用例会时间,由心理健康教师对全体教师开设心理微讲座,进行心理谈话技术培训,如短期焦点解决技术培训,提高全体教师的心育意识,掌握心育技能。全体班主任已逐渐成为学校心育工作的重要力量,学校现已形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导,以德育队伍为骨干的全员渗透、全员参与的心育队伍。
三、班级建设渗透心理教育
1.形成班集体荣誉感。高度重视班级集体的建设,通过提高集体发展水平,增强凝聚力,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,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,创设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集体风气,从而影响每一个学生。
2.设立班级心理委员朋辈互助。由心理辅导中心在各班设立心理委员,心理委员要善于观察,及时发现班级里面一些需要帮助的同学,通过朋辈互助,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处理,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班主任或心理辅导中心。
3.建立师生结对帮扶机制。以备课组活动为契机开展教师“教育故事工作坊”。每个老师负责包干若干名学生,通过谈心、家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包干学生的家庭及思想动态。
四、各项活动拓展心理教育
1.开展心理社团活动。学校开展各种心理社团活动,在各班成立心理社团,开展学生心理剧比赛、手语操比赛、心理漫画比赛、心理健康周等各种心理活动,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心理活动的热情与兴趣,在活动体验中感受心理健康教育,健全人格。
2.心理辅导中心还聚焦学生的心理状况,每月开展心理辅导讲座、科学催眠活动、主题班会等。
五、多方合力共促心理教育
1.多渠道建立家校联系。学校要求各班班主任要通过家访、电访等方式,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,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,有针对性的与学生谈心谈话,加强家校协作,形成合力,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。
2. 建设心理健康安全网络体系。充分利用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、福建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心理专家的优势,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。
“阳光心育”是我校的一大优势,也是我校的办学特色。通过“阳光心育”做到“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持之以恒,导之以行”,融合“认知、情感、意志、行为”等心理四要素,以学生为主体,从学生主动发展的自律角度即自我教育的角度,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机制的研究和转变,加强生命教育,促进学生潜能发挥、人格完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