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快讯
蕉城:有“温度”的家访叩开学子“心门”
“老师,这么冷的天让你们来我家,我真是太感动了!”“老师们的到来让我感觉到了学校的用心。”寒假期间,蕉城区教育局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开展“暖心家访”专项行动,各学校纷纷响应,老师们走进一户户学生家庭,倾听家长和学生的心声,了解学生动态,为下一步的家校共育打下良好基础。
蕉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“家访”不只是“访”学生,更是“访”学生的家长——访的是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,包括家长教育观念,家长对孩子的期望,以及家长的教育方法、教育手段等。老师通过家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,就更有助于老师对孩子的因材施教。
为此,家访期间,要求教师们深入学生家庭,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。一方面,就学生本学期在学校的学习、生活表现进行反馈,和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成长问题,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;另一方面,认真倾听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,以便学校更好地改进工作。
宁德五中的教师们积极行动起来,启动了“百师访千家 携手共成长”家访活动,各年段结合实际情况,精心制定了实施方案,统筹安排了科任老师参与家访。各班主任也制定了详细的班级家访活动计划,明确了家访目标和任务。
陈老师是五中高一年级的一名班主任,他的班上有一位学生,“性子很急,脾气比较暴躁。”属于班上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,通过家访,陈老师发现,该生使用手机频繁,长时间打手游,接触到带有暴力成分的不良信息,久而久之,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问题,学生的睡眠也变差,成绩下降,性格发生转变。
了解情况后,陈老师就家庭问题、手机管理问题、睡眠问题、健康问题与家长进行了沟通,家长也承诺会反思家庭教育问题,更多陪伴孩子。“一次家访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重要的是让家长配合老师做出改变,这需要在家访后持续地干预和帮助。”陈老师说。
如何让家访实现帮助学生的效果?蕉城区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刘有助表示,家访是家校合力共育的开始,要让家访实现最佳效果,就要让家长信任老师,信任学校,也要让老师理解家长,理解孩子。家访后,老师和家长也要保持良性沟通和配合,才能帮助孩子及时调整成长中出现的偏差问题。
“访”有温度,“育”有深度。家访结束后,各校教师还结合学生个性特点,向家长反馈学业表现、行为习惯等细节,并围绕寒假学习规划、兴趣培养等提出建议。例如,蕉城区实验小学、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为学生推送《寒假特色作业》,涵盖阅读、运动、劳动等实践任务,引导家长从“成绩主导”转向“全面发展”,切实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,打通教育管理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(蕉城区教育局供图)
来源:闽东日报·新宁德客户端记者 张颖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