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育活动
\"探寻扶贫脉络,亲近茶韵畲村\"一一宁德市第五中学开展“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”主题研学活动
研学活动 2023年5月20日,宁德市第五中学开展了探寻扶贫脉络,亲近茶韵畲村“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”主题研学活动。 同学们在峡谷运动乐园进行了缅甸桥、抽板过河、飞檐走壁、滑索过涧、水上漂、携手并进、浮桩桥、七彩玻璃栈道、高空溜索、荡绳过河、凌空漫步等多个紧张有趣、有惊无险的户外拓展项目。 赤溪村号称中国扶贫第一村,30年来,始终坚持“滴水穿石”的闽东精神,不断探索实践,矢志摆脱贫困。赤溪村的扶贫历程,正是全国扶贫工作的缩影。 同学们参观了扶贫第一村,了解扶贫文化,感受其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转身过程,以及30年来全国性扶贫工程的历史过程,切身感受摆脱贫困,扶贫攻坚的成果和正能量。 同学们进行了鲤溪畔CS野战真人对抗赛,体验了阵地攻防战、丛林遭遇战等野战项目,体味了仿军营实地野战活动。 同学们参观了九鲤溪昆虫园。这是一个集旅游、观赏、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活体昆虫与两栖爬行动物为主的科普展示馆。 章梁康 早晨7点20分在学校集合,举行了研学开幕式后,便按照班级顺序乘车前往赤溪。车上,教官和我们讲了许多关于赤溪的相关信息,让我们对这个扶贫第一村产生了更多的兴奋感。我们到的地方是赤溪村的九鲤溪,第一站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感觉,缅甸桥、飞檐走壁、抽板过河、飞夺泸定桥、滑索过涧、水上飞、携手并进、高空溜索、浮桩桥、荡绳过河、凌空漫步等十三项活动,每一项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乐趣,第一次体验高空滑索,给我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,刺激和害怕并肩。 ……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,一天的研学马上就要结束了,这一天让我学到了很多,也成长了很多,对于几十年来的发展,更加坚定国家的富强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努力学习,为祖国繁荣,尽自己最大的力量! 黄柠 教官带着我们去参观了“中国扶贫第一村”——赤溪村,同我们一起观看了习总书记与赤溪村民的视频连线,我深受触动。但让我万分激动的不止于此,在那之后我们去参观了纪念馆,遇见了先前视频中才见到的人物,他用民谣向我们介绍了赤溪村脱贫前村民的日子,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就是当时哪怕与对门邻居的距离仅有一百来米,但要想登门拜访却必须走两三个小时崎岖的山路,可想而知,之类的居民以前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…… 这次研学我收获了许多,是人与人间简单的美好,研学路上满满的欢乐,更是未来加之于我辈青年肩膀上的重量。 陈羿霏 时间飞逝,在返程的途中,我不禁反复沉吟思味:七十年拔节奋斗,换来由贫困向富强的蜕变,几代人接力复兴赢得经济腾飞的奇迹。回溯艰辛的奔跑岁月,放眼难行的并跑今天,展望瑰丽的领跑愿景,我们站在前辈们粗粝的肩膀上奋斗。所谓“知不足而奋斗”,青年一代心知这沉甸甸的成果来之不易,却也更加清楚潜藏的短板与不足。国也好,青年也好,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,都需要永不停歇的奋斗。 我五中学子,也更应接脱贫之棒,承星火之志,努力学习报效祖国,以萤烛之躯增辉日月,在人生路途中,志在千里,为我华夏排忧解难,在所不惜。 陈紫瑜 “路无三尺宽,地无三尺平”“三餐食番薯,遮体破衣裳”“终年砍毛竹,不足换油盐”……一首首民谣,述说着当年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的窘迫。但如今,漫步在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的长安新街,一幢幢徽派民居让人仿若置身于水墨画中。门前溪流潺潺、屋后绿意盎然,酒楼、茶行、特产馆、小吃店鳞次栉比……站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山村内四顾,已找不到贫穷落后的痕迹。 综观赤溪村30多年的脱贫之路,有过痛苦与彷徨,有过困惑与悲怆,有过欣喜与激动……曾经民谣里描述的赤溪之苦,如今已成为尘封的过去。这个以扶贫封了“中国第一”的地方,早已拔掉穷根、摆脱贫困,奋力前行在奔小康的大道上。